城市的鋼筋水泥因為植物的加入,煥發(fā)出靈動的生命力。以樹造景,突出空間感,在大體量中以線性、片狀和組合來種樹,渲染平易近人、時刻陪伴的氛圍,是市政園林中常見的綠化手法。
國際居住區(qū)海綿城市提升工程隨著春日漸漸明媚,跟著小編一起踏“青”去,抓住一把春日的好時光!入口景觀
濠江路上落英繽紛,走進天沁園的南部主入口,迎面而來的是兩兩成排的銀海棗。“列植”是市政基礎建設中常見的綠化配置手法,通常運用在街道、公園等地,具有整齊簡潔、氣勢宏偉的特點,一般選用高大挺拔的樹種。
項目再根據(jù)沿海城市及橫琴島的地域性,選取了銀海棗這種喜好高溫濕潤、抗風能力強、耐鹽堿的樹木。海風廣場上高大的銀海棗采用規(guī)則式排列成陣,好似“守衛(wèi)”般夾道歡迎游人,也強化了基地的軸線感和現(xiàn)代感。這些銀海棗樹陣與天沐河和諧呼應,營造出濃郁的熱帶海洋風情,也成為了園區(qū)的樹蔭休閑區(qū),可謂一樹多用,親近游人。
中心景觀
園林“C”位的門面擔當,突出園林氣質(zhì)或是營造理念。
天沐河公園示范段,五顆造型別致的樁景榕樹,經(jīng)過精心的修剪栽培,隨著星象布置于公園中心,樹下環(huán)繞著橫琴特色的蠔殼,不同于周邊樹種,打造成為入口區(qū)的主景及標志景觀,提升了公園的整體格調(diào)。周邊的景觀也以此為焦點,層層展開,別有洞天。
體育公園,園區(qū)主入口的陽光草坡前端,左右對植著樹枝豐滿、能抵強風的可以作為庭蔭樹的大葉榕,生命力旺盛,與公園的精神理念相契合。大葉榕中間的鳳凰木植株高大,開花時紅綠相間,格外奪目。
再加上地被和低矮灌木的鋪墊,組合造景將視覺“收窄”,讓人自然而然將目光中心放在了清新簡潔的景觀logo墻上,打造出豐富又均衡的觀景感受。
帶狀景觀
對于帶狀的園區(qū),往往采用大片群植,突出群體造型的美和感染力。
花海長廊以營造統(tǒng)一協(xié)調(diào)的狹長海堤景觀和道路景觀為主旨,道路兩側及沿海步道一側設計同種行道樹,形成海堤綠化帶統(tǒng)一的外圍界面,沿海步道行道樹為非連續(xù)的半自然式形式,即數(shù)顆一組,打破傳統(tǒng)行道樹連續(xù)到底的形式,增加景觀的自由和趣味性。再根據(jù)地形及規(guī)劃特點豎向設計進行綠化配置,高低起伏形成“波浪”,整體形成空間圍合感,并保留向大海的視線通道。
“南中春色別,滿城都是木棉花”。芒洲濕地公園入口處附近,花海長廊的本地木棉樹形高大雄偉、生命力頑強,永不褪色的碩大鮮紅花朵異常吸睛?;蛉宄扇?、或沿著緩跑徑成線狀,在陽光下綻放著它們的美,置身其中心情舒暢,是休閑鍛煉的好去處。
濱河景觀
濱河景觀中樹木的栽種方式主要是以區(qū)塊的設計理念和功能為主,因地制宜,或孤植或叢植,以組合造景,勾勒出豐富的景觀層次,打造出移步易景的景觀之旅。
兩岸打造的“一帶、一廊、一區(qū)”風光如畫卷般徐徐展開,全長7.2公里的天沐河生態(tài)長廊-橫琴城市濱水景觀帶按照社區(qū)公園區(qū)、天沐之心區(qū)、藝術漫游區(qū)等區(qū)塊特色,通過植物點線面的栽種,以“遮陰而不擋視線”為原則,打造出視野通透、疏林草地、自然生態(tài)的濱河新景觀。
叢植的抗風性強、富有氣勢的棕櫚科樹木——海南椰子樹、狐尾椰、霸王棕等打造歡快明朗的海灘風情。
選擇嶺南人民喜聞樂見和具有鄉(xiāng)土特征的開花植物品種——風鈴木等,傳承珠海人賞花、愛花的傳統(tǒng),以叢植的方式點綴綠地,打造“網(wǎng)紅”打卡花林景觀。一草一木,賦予生活點滴喜悅。綠化景觀,是我們在市政基礎設施項目中融入匠心的藝術表達,也是我們對構建理想生活城市的不斷探索。